IOCAS-IR
(本次检索基于用户作品认领结果)

浏览/检索结果: 共10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ISCR2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semination of multiple resistance genes among Vibrio spp. and Pseudoalteromonas spp. isolated from farmed fish 期刊论文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017, 卷号: 199, 期号: 6, 页码: 891-896
作者:  Xu, Yixiang;  Wang, Chao;  Zhang, Gang;  Tian, Jingjing;  Liu, Ying;  Shen, Xihui;  Feng, Jie
Adobe PDF(92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7/0  |  提交时间:2017/09/28
Iscr2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Vibrio  Pseudoalteromonas  
Involvement of LuxS in Aeromonas salmonicida metabolism, virulence and infection in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期刊论文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17, 卷号: 64, 页码: 260-269
作者:  Meng, Lingjie;  Du, Yishuai;  Liu, Pengfei;  Li, Xian;  Liu, Ying
Adobe PDF(207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85/0  |  提交时间:2017/07/10
Quorum Sensing  Ai-2  Luxs  Aeromonas Salmonicida  Virulence  Surface Property  A-layer  Innate Immnuity  Salmo Solar l  
一种鱼类体外标志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665332.7, 申请日期: 2014-03-12, 公开日期: 2014-03-12
发明人:  刘鹰;  仇登高;  李贤;  杜以帅;  赖复光
Adobe PDF(93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5/1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鱼类体外标志  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志本体(1)和标识管(2)  其中标志本体(1)包括连接支架(11)和横杆(12)  所述连接支架(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杆(12)固连  标识管(2)分别安装在所述标志本体(1)的连接支架(11)上。  
一种利于观测鱼群自主选择喜好背景颜色的监控系统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289368.X, 申请日期: 2013-11-06, 公开日期: 2013-11-06
发明人:  李贤;  刘鹰;  刘子毅;  罗荣强;  仇登高;  刘宝良;  孙国祥
Adobe PDF(119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66/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利于观测鱼群自主选择喜好背景颜色的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20)、养殖池中心槽(1)、背景分区(2)、水下led灯(5)、ccd摄像机(6)、倾斜底板(11)、进水管(12)、排污槽(16)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中养殖池中心槽(1)设置于养殖池(20)内  所述养殖池中心槽(1)的外侧设有多个不同颜色的背景分区(2)  养殖池中心槽(1)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分别与各背景分区(2)连通的中心槽连通口(15)  所述各背景分区(2)的底部设有倾斜底板(11)  所述倾斜底板(11)位于养殖池中心槽(1)的底部位置设有排污口  所述排污槽(16)设置于倾斜底板(11)的下方、并与所述排污口连通  所述进水管(12)设置于养殖池(20)内  所述水下led灯(5)设置于养殖池中心槽(1)的外壁上  所述ccd摄像机(6)设置于养殖池(20)的上方、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  
养殖密度与日投饵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O_2积累的影响 期刊论文
渔业现代化, 2013, 期号: 5, 页码: 23-27
作者:  任香;  刘鹰;  王顺奎;  于凯松;  田会芹
Adobe PDF(35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9/0  |  提交时间:2014/07/28
大西洋鲑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密度  日投饵量  Co2积累  
一种适用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诱集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110271767.4, 申请日期: 2012-05-09, 公开日期: 2012-05-09
发明人:  夏苏东;  杨红生;  李勇;  张立斌;  刘石林;  刘鹰;  徐勤增;  林承刚
Adobe PDF(39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7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适用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诱集研究的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外周圆板(2)、内周圆板(3)、隔板(4)及出水管(6)  所述内圆周板(3)内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隔板(4)  其中  在内周圆板(3)上设有进水孔(7)。  外周圆板(2)、内周圆板(3)分别嵌插于底盘(1)上  底盘(1)中心设有出水孔(5)  出水管(6)嵌插在底盘(1)上、与所述出水孔(5)相连通  
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010172154.0, 申请日期: 2011-11-09, 公开日期: 2011-11-09
发明人:  周毅;  杨红生;  刘旭佳;  刘炳舰;  张涛;  刘鹰;  许强;  张明珠;  张福绥
Adobe PDF(38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64/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集整个大叶藻生殖株的种子  40?50天后即在8月下旬将冷藏保存种子的海水温度以每天升温1~2℃的速度  在普通海水中冷藏待用  升高到18~20℃  从大叶藻种子发芽开始  在18~20℃下持续5?7天  先后在四个培育阶段可以将大叶藻幼苗栽培到适合大叶藻生长的自然海区中  种子将发芽  形成海草场  待用  即实现大叶藻海草场的恢复。  
一种海水高密度养殖废水悬浮物收集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610096973.5, 申请日期: 2007-05-23, 公开日期: 2007-05-23
发明人:  刘鹰;  王朝夕;  宋世敏;  宋世峰;  程波;  王冬梅
Adobe PDF(57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94/0  |  提交时间:2014/08/04
权利要求书1、一种海水高密度养殖废水悬浮物收集装置  其特征是:它包括外容器(6)  所述的外容器(6)上带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4)  外容器(6)内设有两个内管a(2)和b(3)  内管a(2)一端与进水管(1)连通  另一端设有向上的开口  内管b(3)的下端开口、上端封闭  且将内管a(2)罩于其内  内管b(3)连接固定在外容器(6)上  且内管b(3)外壁与外容器(6)内侧壁之间设有填料(5)。  
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方法及其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510044369.3, 申请日期: 2006-02-08, 公开日期: 2006-02-08
发明人:  张涛;  杨红生;  刘保忠;  刘鹰;  张福绥
Adobe PDF(35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58/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管式培育装置  在水流调配器的侧壁上有一个进水口(8)  该装置的主体为培育管(2)  与进水管(9)及调节阀(5)相连。  在培育管的上口与下口分别装有一层筛绢网(6)、(7)  培育管的上口与一只外箍(1)以承插式连接  用以固定筛绢网(6)  培育管的下口与水流调配器(3)的上口以承插式连接  并把筛绢网(7)固定在培育管下口与水流调配器上口之间  
饵料微藻培养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03133827.5, 申请日期: 2004-03-24, 公开日期: 2004-03-24
发明人:  刘鹰;  杨红生;  刘保忠;  张涛
Adobe PDF(39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7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一种饵料微藻培养装置  所述光源安装在导流桶(3)里和/或钢丝圈(15)外侧或微藻培养袋(1)顶部。  其特征是:主要由微藻培养袋(1)、光源、气管(2)、导流桶(3)、增氧泵(11)及气石(14)组成  气管(2)位于导流桶(3)中  其中:微藻培养袋(1)安装在底座(8)上  一端接收来自增氧泵(11)的气体  位于圆柱形钢丝圈(15)内  另一端与气石(14)相接  微藻培养袋(1)底部设藻液排出口(13)与饵料池相通  导流桶(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流孔(7)  顶部设进水管(12)与经过培养后的藻种、配制好的营养液及消毒海水相通  内部安装一导流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