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本次检索基于用户作品认领结果)

浏览/检索结果: 共50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伪矮海链藻抗氧化酶活性对磷化氢的响应特征 期刊论文
海洋环境科学, 2013, 期号: 6, 页码: 809-813
作者:  付梅;  宋秀贤;  俞志明;  曹西华;  韩笑天;  袁涌铨
Adobe PDF(48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57/1  |  提交时间:2014/07/28
磷化氢(Ph3)  抗氧化酶  伪矮海链藻  响应  
海水中溶解态铵盐氮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 期刊论文
海洋科学, 2013, 期号: 12, 页码: 28-33
作者:  刘丽丽;  于海燕;  俞志明;  宋秀贤;  曹西华;  袁涌铨
Adobe PDF(57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82/1  |  提交时间:2014/07/28
铵盐  稳定氮同位素  蒸馏法  河口  预处理方法  
东海近岸泥质区柱状沉积物的百年内沉积粒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海洋科学, 2013, 期号: 10, 页码: 58-64
作者:  程芳晋;  俞志明;  宋秀贤
Adobe PDF(86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9/1  |  提交时间:2014/07/28
东海近岸泥质区  沉积速率  粒度特征  环境演变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期刊论文
海洋科学, 2013, 期号: 9, 页码: 61-67
作者:  林勇新;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Adobe PDF(61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91/1  |  提交时间:2014/07/28
氨基酸  改性黏土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Ph  离子强度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色素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 2013, 期号: 9, 页码: 3405-3415
作者:  赖俊翔;  俞志明;  宋秀贤;  韩笑天;  曹西华;  袁涌铨
Adobe PDF(212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20/2  |  提交时间:2014/07/28
浮游植物  色素  群落结构  长江口  
香港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期刊论文
海洋与湖沼, 2013, 期号: 4, 页码: 846-852
作者:  宋秀贤;  俞志明;  殷克东;  钱培元
Adobe PDF(40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6/2  |  提交时间:2014/07/28
香港近岸海域  营养盐  限制因子  叶绿素a  
改性黏土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去除研究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 期号: 3, 页码: 197-203
作者:  张雅琪;  俞志明;  宋秀贤;  曹西华;  刘扬
Adobe PDF(92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77/1  |  提交时间:2014/07/28
改性黏土  褐潮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去除效率  
国产沸石的改性处理及其在海水硝酸盐氮同位素预处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海洋科学, 2013, 期号: 3, 页码: 41800
作者:  于海燕;  俞志明;  宋秀贤;  袁涌铨;  曹西华
Adobe PDF(43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0/1  |  提交时间:2014/07/28
改性沸石  低浓度铵氮  氮同位素  分馏  
海藻酸钠对改性黏土絮凝特征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期号: 2, 页码: 263-269
作者:  林勇新;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Adobe PDF(110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8/1  |  提交时间:2014/07/28
海藻酸钠  改性黏土  絮凝速率  分形维数  絮凝体形成  
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283256.9, 申请日期: 2012-12-12, 公开日期: 2012-12-12
发明人:  宋秀贤;  付梅;  俞志明;  曹西华;  于海燕
Adobe PDF(133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75/2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活塞(8)、可伸缩式气囊(9)及蠕动泵(10)  所述活塞(8)上分别插设有带有阀门的第一管道(13)及第二管道(14)  其中瓶体(1)内的下方装有培养液(2)、上方为上层气体(15)  该第一管道(13)的一端与所述培养液(2)相通  所述活塞(8)位于瓶体(1)的顶部  第二管道(14)的一端与所述上层气体(15)相通  在瓶体(1)上分别设有对应培养液(2)和上层气体(15)的培养液取样口(3)及上层气体取样口(4)  所述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可伸缩式气囊(9)、蠕动泵(10)与第一管道(13)的另一端及通气口(6)相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