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13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布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初探 学位论文
工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作者:  詹皓禹
Adobe PDF(275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9/0  |  提交时间:2022/06/13
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海州湾  
深海微生物分离培养及两株深海细菌物质代谢性质的研究 学位论文
理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作者:  谭颖琪
Adobe PDF(4088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20/0  |  提交时间:2022/06/10
深海,浮霉菌,放线菌,物质代谢  
南海冷泉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新菌的鉴定 学位论文
农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作者:  刘施琪
Adobe PDF(287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638/0  |  提交时间:2019/06/17
深海,冷泉,南海,微生物多样性,新菌  
芽孢杆菌V4和胶红酵母对鲑鳟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研究 学位论文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作者:  王纯
Adobe PDF(689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482/1  |  提交时间:2017/06/02
鲑鳟鱼  芽孢杆菌v4  胶红酵母  免疫  肠道微生物  
微藻培养过程中轮虫污染防治研究 学位论文
,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作者:  黄园
Adobe PDF(405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4/2  |  提交时间:2014/08/12
微藻培养  轮虫污染  植物源杀虫剂  杀虫剂单剂  二元复配  安全性评估  
乙酸钠兼养下雨生红球藻生长特性分析 学位论文
,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作者:  龙元薷
Adobe PDF(395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637/0  |  提交时间:2014/08/11
雨生红球藻  兼养生长  乙酸钠  叶绿素荧光  微藻培养  
养殖大菱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学位论文
,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作者:  邢孟欣
Adobe PDF(457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6/0  |  提交时间:2014/08/08
大菱鲆  肠道  宏基因组  16s Rrna  培养效率  
一种用于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培育装置及其培养的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402145.5, 申请日期: 2013-01-23, 公开日期: 2013-01-23
发明人:  张涛;  潘洋;  杨红生;  邱天龙;  王平川;  班绍君;  柏雨岑;  周毅;  刘鹰;  张福绥
Adobe PDF(206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8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所述下层法兰片上设有与中空底座内软管插接的连接管。  一种用于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带有连接法兰的有机玻璃管及接有软管的中空底座  其中有机玻璃管一端的连接法兰密封连接上层法兰片  该端连接法兰与上层法兰片之间设有筛绢  有机玻璃管另一端的连接法兰通过下层法兰片与所述中空底座相连  
大型海藻微球体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和应用基础研究 学位论文
,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作者:  王金霞
Adobe PDF(517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6/2  |  提交时间:2012/06/23
大型海藻  微球体  光生物反应器  光能传输  
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管内壁的清理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010500926.9, 申请日期: 2011-04-06, 公开日期: 2011-04-06
发明人:  刘建国;  袁毅;  李凌;  黄园;  林伟
Adobe PDF(39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27/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管内壁的清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之间  将磁性球体放入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内  设置循环管道旁路  培养液在动力作用下开始流动  在循环管道旁路上设置控制开关  磁性球体随培养液随机进入光生物反应器的管道内并进行定向移动  在循环管道旁路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构成的循环系统中增设至少一个磁性球体  或者受管道外控制系统人工调节而滑动  磁性球体在光反应器管道内循环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管壁产生轻微碰撞与摩擦  从而将粘贴到透明管道内壁上的藻细胞材料蹭入培养微藻的液相中  将管道光生物反应器有效清理并保持其透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