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8条,第1-8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一种简便的能够保持絮体完整性的絮体采集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304386.0, 申请日期: 2013-11-27, 公开日期: 2013-11-27
发明人:  俞志明;  刘扬;  曹西华;  宋秀贤;  袁涌铨
Adobe PDF(104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58/3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简便的能够保持絮体完整性的絮体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管部分、沉降部分及连接体(7)  其中玻璃管部分和沉降部分通过连接体(7)连通  所述玻璃管部分加入藻液和粘土或改性粘土形成絮体  所述沉降部分加入海水  通过降低沉降部分的液面高度  使其低于玻璃管部分的液面高度  所述絮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入所述沉降部分中。  
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141281.8, 申请日期: 2013-08-07, 公开日期: 2013-08-07
发明人:  曹西华;  俞志明;  刘扬;  宋秀贤;  张雅琪
Adobe PDF(33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59/2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褐潮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游离态硫酸根离子浓度低的海水预分散pac改性粘土  消除海水中硫酸根离子对pac改性粘土预分散的影响  从而实现pac改性粘土高效消除褐潮的性能。  
一种高效消除海水赤潮的复合改性粘土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143487.4, 申请日期: 2013-07-31, 公开日期: 2013-07-31
发明人:  俞志明;  曹西华;  张雅琪;  宋秀贤;  刘扬
Adobe PDF(34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91/1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高效消除海水赤潮的复合改性粘土  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改性粘土为水溶性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絮凝剂和粘土矿物的组合物  其中  按重量份数计  水溶性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絮凝剂:粘土矿物=1:1?200:100?5000。  
一种用于海工混凝土涂料的聚醚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110124510.6, 申请日期: 2011-12-21, 公开日期: 2011-12-21
发明人:  徐爱敏;  杨小刚;  国建飞;  纪秀丽;  赵霞
Adobe PDF(99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0/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用于海工混凝土涂料的聚醚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制备工艺分三步实施:①将催化剂、阻聚剂和丙烯酸混合液加入环氧树脂中  该方法首先将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发生开环反应制得环氧丙烯酸树脂  开环反应生成环氧丙烯酸树脂  其中  然后  丙烯酸与环氧树脂反应的用量分别按照丙烯酸和环氧基的物质的量  ②在氮气保护下  将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端异氰酸酯预聚体  记为1摩尔环氧基和1~1.2摩尔丙烯酸反应  将二异氰酸酯和聚醚进行加成反应  其中  最后  得到端异氰酸酯预聚体  聚醚的用量和二异氰酸酯的用量分别按其所含羟基物质的量和异氰酸酯基物质的量  ③将所述端异氰酸酯预聚体和环氧丙烯酸树脂按比例均匀混合后  将端异氰酸酯预聚体和环氧丙烯酸树脂发生交联反应  记为1摩尔羟基用1.1~2.0摩尔异氰酸酯基  加入交联剂和扩链剂  形成了一种互穿型网络聚合物  反应生成互穿型网络聚合物  即聚醚改性环氧树脂  即聚醚改性环氧树脂。  
一种浅海贝类排粪物再利用的养殖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ZL200410020967.2, 申请日期: 2010-01-13, 公开日期: 2011-07-15
发明人:  杨红生;  周毅;  刘鹰;  张涛;  袁秀堂;  许信灵;  张福绥
Adobe PDF(30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75/0  |  提交时间:2011/07/15
一种新的抗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多肽及其应用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610069966.6, 申请日期: 2007-07-18, 公开日期: 2007-07-18
发明人:  林秀坤;  郑兰红;  牛荣丽;  胡朝欣;  王征;  董平原;  魏宁;  杨少丽
Adobe PDF(64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一种新的抗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多肽及其应用  其特征在于  其n-末端序列为ytyqkeglarvlqnn  分子量为15500da  
斑马鱼胚胎模型检测抗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因子或促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因子活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610044533.5, 申请日期: 2006-11-22, 公开日期: 2006-11-22
发明人:  林秀坤;  郑兰红;  杨少丽;  牛荣丽;  胡朝欣
Adobe PDF(54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8/0  |  提交时间:2014/08/04
2)判断所述待测蛋白质组分是否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或促新生血管生成活性。  权利要求书1.一种抗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因子或促新生血管生成蛋白因子活性检测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1)向孵化后22小时的斑马鱼胚胎孵化液中加入待测蛋白质组分  在恒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观察斑马鱼胚胎的血管发育  
一种浅海贝类排粪物再利用的养殖方法及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410020967.2, 申请日期: 2006-01-18, 公开日期: 2006-01-18
发明人:  杨红生;  周毅;  刘鹰;  张涛;  袁秀堂;  许信灵;  张福绥
Adobe PDF(34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97/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一种浅海贝类排粪物再利用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浅海贝类与沉积物食性动物进行笼式隔离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