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4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浅水型无声学释放器潜标 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专利号: CN201320563715.9, 申请日期: 2014-03-12, 公开日期: 2014-03-12
发明人:  陈永华;  姜静波
Adobe PDF(159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0/1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浅水型无声学释放器潜标  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相连的潜标主体(1)及系留回收装置(2)  所述潜标主体(1)包括观测底座(12)及该观测底座(12)内载的观测设备  其中系留回收装置(2)包括尾巴缆(23)、重力锚(24)以及安装在船载绞车上的回收棘钩(21)  观测底座(12)包括抗拖网外罩(121)及支撑架体(125)  所述潜标主体(1)及重力锚(24)分别连接于尾巴缆(23)的两端  所述观测设备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体(125)内  所述回收棘钩(21)在回收所述潜标主体(1)时钩住尾巴缆(23)  在支撑架体(125)周围安装有抗拖网外罩(121)。  通过船载绞车回收所述潜标主体(1)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新型附着基 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专利号: CN201320438545.1, 申请日期: 2014-03-12, 公开日期: 2014-03-12
发明人:  张涛;  潘洋;  张立斌;  杨红生;  周毅;  刘鹰;  张福绥
Adobe PDF(81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新型附着基  其特征在于:附着基为不透明、表面粗糙  且表面分布有圆孔的拱形材料  其中附着基背面与覆面重心处向外侧设有突起。  
力矩平衡式海洋石油平台用水文绞车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290438.9, 申请日期: 2014-02-19, 公开日期: 2014-02-19
发明人:  陈永华;  李思忍;  龚德俊;  徐永平;  姜静波;  倪佐涛;  涂登志
Adobe PDF(533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21/2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力矩平衡式海洋石油平台用水文绞车  其特征在于:该水文绞车(2)安装在海洋石油平台(4)上  包括底座(201)、支撑架体(204)及力矩平衡式绞联滚筒组(207)  其中支撑架体(204)通过底座(201)安装在海洋石油平台(4)上  所述力矩平衡式绞联滚筒组(207)包括主动的大滚筒(216)及从动的小滚筒(223)  大滚筒(216)与小滚筒(223)通过一对齿轮啮合同步转动  所述大滚筒(216)上缠有信号缆(205)的一端  信号缆(205)的另一端连接有观测设备(1)  所述小滚筒(223)上缠有承重缆(203)的一端  承重缆(203)的另一端连接重块(202)  所述大滚筒(216)、小滚筒(223)转向相反  分别收放信号缆(205)和承重缆(203)  大滚筒(216)与小滚筒(223)所受信号缆(205)和承重缆(203)拉力的力矩相平衡。  
一种浅海潜标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412792.9, 申请日期: 2013-12-25, 公开日期: 2013-12-25
发明人:  陈永华
Adobe PDF(198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7/1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浅海潜标  所述系留回收装置(2)包括尾巴缆(22)及重力锚(23)  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标主体(1)、系留回收装置(2)及布放打捞装置(3)  潜标主体(1)及重力锚(23)分别连接于尾巴缆(22)的两端  其中潜标主体(1)与系留回收装置(2)彼此相连、通过布放打捞装置(3)进行布放或打捞  所述潜标主体(1)包括观测底座(12)及该观测底座(12)内载的观测设备  观测底座(12)包括抗拖网外罩(121)及支撑架体(125)  所述布放打捞装置(3)包括调查船(31)、船载绞车(32)、船载起重机(33)及回收棘钩(36)  所述观测设备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体(125)内  船载绞车(32)及船载起重机(33)分别安装在调查船(31)上  在支撑架体(125)周围安装有抗拖网外罩(121)  所述回收棘钩(36)在回收所述潜标主体(1)时钩住尾巴缆(22)  通过船载绞车(32)回收所述潜标主体(1)。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新型附着基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309727.3, 申请日期: 2013-11-27, 公开日期: 2013-11-27
发明人:  张涛;  潘洋;  张立斌;  杨红生;  周毅;  刘鹰;  张福绥
Adobe PDF(83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40/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新型附着基  其特征在于:附着基为不透明、表面粗糙  且表面分布有圆孔的拱形材料  其中附着基背面与覆面重心处向外侧设有突起。  
一种海参诱捕器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294434.2, 申请日期: 2013-11-27, 公开日期: 2013-11-27
发明人:  许强;  张立斌;  杨红生;  刘辉;  林承刚
Adobe PDF(98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68/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海参诱捕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层板(1)、单向活门(2)、内隔板(3)、固定鼻(5)及诱食剂投放区(8)  其中层板(1)至少为两个  并依次上下布置  相邻两层板(1)间通过固定鼻(5)连接  并留有能容置海参的空间  所述内隔板(3)将相邻两层板(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海参能进入栖息的空间  所述诱食剂投放区(8)设置于相邻层板(1)之间  所述相邻层板(1)的四周均设有向内开的单向活门(2)。  
一种实验用可调节流速的模拟水流装置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314046.6, 申请日期: 2013-11-27, 公开日期: 2013-11-27
发明人:  杨红生;  林承刚;  张立斌;  邱天龙;  张涛;  阚仁涛;  周毅;  许强;  刘石林;  孙丽娜
Adobe PDF(82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712/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实验用可调节流速的模拟水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装置、水流发生装置及水流调节装置  所述水流发生装置包括自吸式水泵(12)、进水装置(8)及出水装置(11)  其中实验装置包括水槽(1)及安装在水槽(1)内的多个整流栅(3)  该进水装置(8)及出水装置(11)分别通过进水管(9)及出水管(10)与自吸式水泵(12)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自吸式水泵(12)与水流调节装置电连接  所述水槽(1)的内部被多个整流栅(3)分成多个水道  所述进水装置(8)及出水装置(11)分别位于水槽(1)内不同的水道中  通过水流调节装置控制自吸式水泵(12)的频率  所述自吸式水泵(12)通过进水装置(8)泵入的水由出水装置(11)泵出、进而形成水流  进而调节水流速度。  
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078853.2, 申请日期: 2013-08-21, 公开日期: 2013-08-21
发明人:  俞志明;  柴超;  王晓红;  宋秀贤
Adobe PDF(1529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1/1  |  提交时间:2014/08/04
 系统设置: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  一种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基本信息录入:进行区域概况录入和区域信息管理操作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登录:用户向系统管理部门申请接受用户名称、接受用户密码及接受用户登录操作   参数管理:进行水质状态录入、水质参数管理、生态响应录入以及生态参数管理操作   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操作   系统退出:结束本次操作。  
一种实验用可视调压水箱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144105.X, 申请日期: 2013-08-14, 公开日期: 2013-08-14
发明人:  林承刚;  张立斌;  杨红生;  张涛;  周毅;  许强;  刘石林;  潘洋
Adobe PDF(199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实验用可视调压水箱  所述顶板(5)上分别安装有与观察室内连通的第一压力表(2)及泄压阀(3)。  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压装置及观察室  所述底板(14)上分别开有进出水孔(12)及调压孔(11)  其中观察室包括顶板(5)、法兰(7)、筒形侧壁(9)及底板(14)  该进出水孔(12)与水源连通  所述筒形侧壁(9)的两端分别与法兰(7)及底板(14)密封连接  调压孔(11)与所述调压装置相连通  在法兰(7)上密封连接有顶板(5)  
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 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141281.8, 申请日期: 2013-08-07, 公开日期: 2013-08-07
发明人:  曹西华;  俞志明;  刘扬;  宋秀贤;  张雅琪
Adobe PDF(33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4/2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褐潮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游离态硫酸根离子浓度低的海水预分散pac改性粘土  消除海水中硫酸根离子对pac改性粘土预分散的影响  从而实现pac改性粘土高效消除褐潮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