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于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特征
吕丽莎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赵卫红
201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摘要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在碳、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C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其荧光特性,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了东海春、夏、秋季海域以及浒苔降解过程中的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并结合盐度、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DOC)等参数探讨其来源。(1)PARAFAC模型模拟得到东海夏、秋两季的三个荧光组分: 类蛋白荧光组分C1(235,280/330)、陆源或海源类腐殖质组分C2(255,330/400)、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3(275,360/480)。类腐殖质组分C2、C3在夏秋两季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有相同的来源或者在结构上具有某种联系。三组分在夏、秋两季的荧光强度总体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点。夏季长江口区域的三组分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夏季长江输入是长江口三组分的主要来源。(2)2011年东海春季发生赤潮,水体中存在三种荧光溶解有机物:类酪氨酸荧光组分 C1(230,280/320)、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240,305/355)和陆生类腐殖质组分C3(270,340/480)。三组分在表层和中层水体中的荧光强度差异不大,可能是光降解造成的,但均高于底层,符合生物活动情况。通过各组分的时空分布及与盐度的相关关系可知,组分C1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组分C2、C3在硅藻赤潮的爆发直到消亡期间陆源输入是其主要贡献者,在甲藻爆发期间浮游植物的活动成为其主控因素。(3)浒苔降解过程中共鉴别出四种荧光物质,包括三种类腐殖质组分 C1(260,355/420)、C2(310,380/490)、C3(245,320/380)和一种类蛋白组分C4(235,280/325)。类腐殖质组分间有着相同的来源或者在结构上具有某种联系。降解初期(前六天)类蛋白荧光强度最高,随着固态的有机物逐渐被降解为溶解态有机物,类腐殖质含量升高,后期随着溶解态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无机物,类腐殖质含量下降。PH对浒苔降解过程中CDOM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类腐殖质组分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可能是温度影响细菌的分解速率导致的。各荧光组分荧光强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均有增加的最可能原因是在降解浒苔过程中,为增加盐度而适当的添加浓缩海水,为细菌的繁殖、代谢提供了更多营养物质,从而导致CDOM的增加。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87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丽莎. 基于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特征[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基于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海洋有色(2967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丽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丽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丽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基于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特征-吕丽莎.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