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董逸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肖天
2013-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 Dgge 高通量测序 黄海 东海
摘要海洋微生物具有丰度高、分布广的特点,同时可以产生许多特殊的活性物质。它们在能量传递和多种重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应用测序、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培养手段对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特殊种类做了相应研究。 利用PCR-DGGE方法,结合克隆、测序技术对黄海中部海域细菌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海域中主要存在8个细菌类群,分别是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Delta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Actinobacteria、Flavobacteria、Bacilli和SAR406类群。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是群落组成中绝对的优势类群,另外,各月份中一直存在的类群还有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Bacilli及SAR406类群。DGGE图谱上条带的多少可以表征多样性的高低,在时间尺度上,9月份多样性最高(25条条带),10月份多样性最低(19条)。依据条带有无的聚类分析显示,调查海区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周年变化,在1-5月中,每个月份各个水层的群落结构相似,可以按月份聚类,并最终聚成一枝;6-11月中,不同月份、水层的样品群落结构复杂,聚类相互交叉。水文环境(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聚类的主要原因,黄海冷水团的产生、鼎盛和衰退,对6-11月样品的聚类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8月份处在黄海冷水团的鼎盛时期,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特殊,聚类自成一枝。 使用罗氏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东海选取一个断面(2011年5月)进行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5个站位共17个海水样品和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获得16S rDNA V1-V3区优化序列149067条,平均长度454 nt。细菌多样性丰富(Shannon指数平均为5.38),且沉积物样品(平均7.65)高于海水样品(平均4.71)。经与SILVA数据库对比,确定22个门,34个纲,74个目,146个科及333个属的细菌分类信息,其中有十余个门的细菌在以往同海域的研究中未见报道。另外,各分类阶元中都存在一些不能确定具体分类的信息,其含量变化在海水样品中为1.52-59.96%,沉积物样品中为8.07-71.61%,从“门”到“属”有增加趋势。纲水平上,海水群落组成以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Deltaproteobacteria和Flavobacteria等为优势,沉积物中以Gammaproteobacteria、Deltaproteobacteria和Phycisphaerae为优势。对比海水样品的聚类和水团划分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可能受到东海水团和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黑潮表层水和中层水中的样品分别按水团的划分相聚在一起,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次表层水中的一些聚类结果可能受到叶绿素荧光值的影响,另有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可能影响细菌的群落结构。 上述东海海域的古菌群落结构同样使用罗氏454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研究,共获得16S rDNA V3-V5区的优化序列196018条,其中海水样品171653条,平均长度495 nt,沉积物样品24365条,平均长度511 nt。古菌多样性丰富(Shannon指数平均为4.79),且沉积物样品(平均6.25)高于海水样品(平均4.36)。经与SILVA数据库对比,确定2个门,13个纲,10个目,21个科及25个属的分类信息,各分类阶元均存在不能确定分类的信息,含量在海水样品中为0.04-85.25%,沉积物中为1.40-86.95%,从“门”到“属”有增加趋势。纲水平上,海水样品群落组成以Marine Group I和Thermoplasmata为优势,沉积物中的优势类群还有Halobacteria、Group C3及Marine Benthic Group B。不同海水样品的物种丰富度与水团划分的比较显示,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黑潮次表层水(Chao1平均2751)、黑潮中层水(2432)、黑潮表层水(2259)、长江冲淡水(2131)、东海陆架混合水(1843)。东海海域的细菌、古菌在属的水平上均存在较高比例无准确分类的信息,提示东海蕴含着很高的未知微生物资源。 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通过监测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的长期变化,不仅能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特定类群的细菌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大肠菌群丰度作为指标对环境变化进行评价。采用最大可能数计数法对表层海水中大肠菌群丰度进行连续9年(108个月)的监测,发现其丰度的周年变化明显,夏秋季呈上升趋势,冬、春两季呈下降趋势,一年中最高丰度(9月,(2.18±1.93)×104 个?L-1)与最低丰度(4月,(1.05±0.71)×104 个?L-1)相差约2.1倍。大肠菌群的丰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河口区((5.20±2.35)×104 个?L-1)最高,湾内区最低((0.41±0.08)×104 个?L-1),差异近13倍。使用SPSS软件对大肠菌群的平均丰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丰度变化与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总氮、溶解有机碳、叶绿素a浓度、盐度以及青岛市的废水排放量均显著相关。表层海水中大肠菌群丰度自2005年至2009年持续下降,作为环境评价的指标,说明胶州湾环境质量在5年内一直有所好转,也显示河口区和湾口区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应作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对黄、东海典型海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特殊种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微生物和环境变化间的关系并全面认识海洋生态系统。通过本文中的实验,也为深入开展我国黄、东海海洋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59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逸. 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2973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逸]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逸]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逸]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董逸.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