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长江口陆源输入变化及河口生态环境响应的初步研究
梁翠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线薇薇
2013-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关键词长江口 陆源输入 环境因子
摘要通过长江进入河口的陆源物质对长江口乃至东海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大坝建设对长江入海通量造成了巨大影响,入海通量的改变必将引起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物圈。本文通过对长江入海通量及长江口环境因子变化进行分析比对,考察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通量的改变对河口环境因子影响的趋势和规律。 1950年以来,长江大通站的年径流量处于波动平衡状态,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但长江输沙量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输沙量的降低主要是由长江上游地区的大坝建设引起的,而三峡工程的建设是近年来输沙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峡工程的季节性蓄水还会强烈影响入海通量在年内的分配情况,使洪季和枯季之间的入海通量差异性减小。 温度、盐度的分布情况受径流的直接作用影响。调查海域表层盐度与径流负相关,径流量的减少是盐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年径流量相同的年份,受三峡工程季节性调水作用影响,春季盐度等值线向西移动,秋季则向口门方向退缩。四月,与海水温度相比,长江冲淡水温度相对较低,因此温度与径流呈负相关,十月,温度较高的冲淡水能够使海域温度上升,因此径流与海区表层温度之间呈正相关性。 由于径流输入对海水的扰动作用以及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海区溶解氧含量与径流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反之,输沙量的在带来更多污染物的同时还会在大部分海区抑制浮游植物生长,因此其与DO之间存在负相关性。COD作为陆源有机污染物含量的表征主要受径流作用影响,由于河道内的COD受径流冲刷作用明显,因此两者存在负相关性,而在近海一侧却呈现相反的格局,径流量越大,输入此区域的COD含量就越高。 表层悬浮颗粒物受入海通量直接作用影响径流量越大、输沙量越高,悬浮颗粒物含量就越大,三峡工程的建设拦截了来自长江上游的大部分泥沙,在年径流量相近的年份,三峡工程前后悬浮颗粒物含量大幅度减少,并且高值区也开始向西南部分靠近,说明来自杭州湾的泥沙开始占主要地位。叶绿素a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区中部,因为此处的光照和营养条件更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由于营养、叶绿素a输入作用的影响,叶绿素a与径流之间主要呈正相关关系,但其与输沙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在浑浊度较高的近岸海域,两者呈负相关,但在透光度较高的近海海域,输沙对叶绿素a的营养输入作用占主导,两者呈正相关。 大坝建设对硅酸盐的蓄存作用明显,三峡工程蓄水及运行前后硅酸盐含量迅速降低。硅酸盐和硝酸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由近岸向近海递减的趋势,与两者不同的是,磷酸盐高值区并不在河口内,而与悬浮物高值区吻合度较高,说明硅酸盐和硝酸盐在河口的行为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而磷酸盐还受颗粒物缓冲作用的影响。营养盐现存量与径流、输沙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春季,在浮游植物生长旺盛的区域营养盐与径流负相关,其他海域正相关,营养盐与输沙相关性分布呈相反的格局,说明在浮游植物生长旺盛海区,生物摄取作用对营养盐现存量的影响更大,而在其他海区陆源输入作用影响更强烈;秋季,浮游植物生长作用减弱,营养盐主要受入海通量作用影响,与径流在大部分海域呈正相关,而与输沙主要存在负相关关系。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57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翠. 长江口陆源输入变化及河口生态环境响应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长江口陆源输入变化及河口生态环境响应的初(2377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梁翠]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梁翠]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梁翠]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长江口陆源输入变化及河口生态环境响应的初步研究-梁翠.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