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研究
郑珊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孙松
2013-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关键词水母暴发 浮游植物 相互影响 上行效应 下行效应
摘要通过室内受控实验以及现场模拟实验,对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是从下行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水母是否能够对浮游植物进行直接摄食。通过海月水母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活动的研究表明,水螅体和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随藻细胞密度的升高而升高。碟状体的摄食率高于水螅体。经过藻类饵料适应处理的水螅体对藻类的摄食率会有显著增加。其次,从浮游植物对水母的影响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浮游植物对水母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刚刚释放的海月水母碟状体,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对碟状体的生长无贡献,而亚心形扁藻和夜光藻对碟状体前12天的生长有一定贡献,但在12天之后无法维持碟状体的进一步生长发育。卤虫则能支持碟状体在12天内持续生长并发育成水母体,说明对于海月水母碟状体,动物性饵料明显优于植物性饵料。最后,从上行控制角度,研究了水母的代谢及分解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沙海蜇在代谢过程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水体中的DO,使水体出现低氧和轻度酸化。代谢过程释放出大量营养盐,使水体中的DIN浓度在24h内增加为原来的12倍,DIP浓度增加了40多倍,进而引起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沙海蜇在分解过程使水体表现出明显的低氧(缺氧)和酸化现象。沙海蜇生物量越大,分解时间越长,对水体的改变程度越明显。沙海蜇分解过程还释放出大量的营养盐并改变原有的营养盐结构,可以刺激甲藻和绿藻的生长,甚至引发藻华,进一步引起纤毛虫的丰度剧增。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51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珊. 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研究-郑(3276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研究-郑珊.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