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基因条码(DNA Barcode)在海藻系统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
赵小波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逄少军
2013-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基因条码 红藻 江蓠属 底栖硅藻 硅藻培养
摘要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同时,我国是海藻养殖大国,海藻养殖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居世界前列。我国海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掘更多的海藻种质资源,特别是我们没有认识或者已经认识但是尚未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海藻资源。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准确的对这些资源分类鉴定。但是,大型海藻其形态特征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地改变;其次在物种水平上,往往形态特征差异微弱不易鉴定或容易出错。再次,我们对于一部分大型海藻的生活史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也加大了物种鉴定的难度。因此,如果仅仅依赖于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即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藻类学家在工作时也会遇到不少的困难,甚至产生争议。例如龙须菜的归属问题就存在争议。不同的分类学家按照不同的形态学标准,有的将其归为江蓠属,有的认为其应该从江蓠属中划出。同样,底栖硅藻的分类鉴定也存在相类似的问题。 本论文对于海藻的基因条码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便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入手,内容包括:(1)采集青岛海区潮间带红藻门的样品,对这些样品的CO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UPA(质体23S rRNA domain V 区域)以及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合适的DNA Marker作为红藻标准的基因条码。同时,利用筛选出的基因条码初步研究青岛海区潮下带的红藻资源;(2)分析了我国几种江蓠属海藻的18S rRNA基因、cox2-3间隔区以及RUBISCO间隔区的分子序列,并结合GenBank现有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关系分析,为江蓠属的系统进化,分类提供新的佐证;(3)利用SSU序列和rbcL序列对所分离纯化的底栖硅藻进行初步的鉴定,同时结合形态学方法将样品鉴定到种一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1) COI序列与UPA序列均可以区分红藻到种一级水平。其中,COI序列缺乏通用引物,但是种间种内变异度足够好;UPA序列虽然分辨率相对较低,可能不能准确的鉴定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但其具有通用引物。因此,本研究提出在以后的分类鉴定中可将两种序列相结合使用,准确鉴定。而ITS序列在部分样品的扩增中发现了多态性的问题,为避免对后续的工作造成干扰,不推荐ITS序列作为红藻标准的DNA Barcode;在潮下带红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两种以前从未在青岛海区有过记录的大型红藻,分别为冈村蜈蚣藻和裂膜藻。同时,也发现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藻类,例如紫菜等的野生藻床。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野生基因资源。 (2)江蓠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基于cox2-3间隔区、以及RUBISCO间隔区序列构建的MP进化树较为相似,而与基于18S rRNA构建的进化树略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18S rRNA更为保守的原因;扁江蓠与脆江蓠在三个系统树中均聚合成支,显示了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龙须菜与江蓠属海藻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在3个进化树中,龙须菜也均位于进化树的基部,单独成支,证实龙须菜并不隶属于江蓠属,且分化相对较早。 (3)首先使用SSU序列对底栖硅藻样品作初步的鉴定,可以将样品鉴定到属或者科一级的水平,减少错误的产生;对于分离纯化四种底栖硅藻。基于扫描电镜与两个序列的比较,将其鉴定为极小舟形藻, 假头舟形藻,不定舟形藻和喙头舟形藻。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我们认为不定舟形藻与极小舟形藻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769
专题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小波. 基因条码(DNA Barcode)在海藻系统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基因条码(DNA Barcode)在海藻(4611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小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小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小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基因条码(DNA Barcode)在海藻系统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赵小波.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