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南海养殖区分离的两株弧菌对皱纹盘鲍致病性的研究
房沙沙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刘晓
2013-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水产养殖
关键词皱纹盘鲍 弧菌鉴定 致病作用 环境因子 免疫因子
摘要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原产于中国北部辽东和胶东半岛近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目前,我国皱纹盘鲍人工养殖区域已向南扩展至福建和广东等省。皱纹盘鲍人工养殖区域广、密度高,近年来,虽然种质和养殖技术均已有较大提升,但养殖管理和疾病预防仍相对落后,还缺乏有效措施防止在养殖过程中暴发病害。2011和2012年,福建和广东两省近海养殖的皱纹盘鲍发生病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于2011年12月初从广东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取皱纹盘鲍2月龄幼鲍,从中分离到两株致病弧菌,分别命名为bb3和bb4。为明确这两株弧菌与中国南海养殖区皱纹盘鲍病害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两株弧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两株弧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和药敏试验、弧菌对1龄皱纹盘鲍的致死效应分析、环境因子对两株弧菌致死效应分析的影响、菌株bb4胁迫对皱纹盘鲍相关免疫物质表达的影响,现将阶段性结果总结如下: 1 菌株bb3和bb4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 两株弧菌在LB培养基上均呈淡黄色,菌落圆形、表面光滑、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相同培养条件下,菌株bb3的菌落体积略大于bb4。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菌株bb3和bb4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透射电镜负染观察知两者均为杆状,菌株bb3无鞭毛而bb4则含一根鞭毛。 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知菌株bb3和bb4均为弧菌,且初步确定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其最大序列相似度为99%;bb4为哈氏弧菌(V. harveyi),最大序列相似度为100%。进一步测定菌株bb3和bb4的5个管家基因(topA, ftsZ, gapA, mreB, gyrB)序列,经以上五个管家基因的MLSA综合分析法确定bb3和bb4分别是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和哈氏弧菌(V. harveyi)。 2 菌株bb3和bb4的适宜生长温度及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对菌悬液进行计数,测得1OD bb3: 12.4×108cfu/ml,bb4: 10×108cfu/ml;菌株bb3和bb4在不同培养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呈单峰曲线,最适生长温度为32℃,在20~32℃范围内,生长速度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2~36℃之间则随培养温度进一步升高而下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b3对20种抗生素中的12种药物敏感,菌株bb4则对其中10种敏感,2株弧菌均敏感的抗生素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说明菌株bb3和bb4对抗生素已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3 菌株bb3和bb4对1龄皱纹盘鲍的致死效应分析 用倍比稀释法将bb3和bb4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取1龄皱纹盘鲍(壳长:3.12±0.14 cm,全湿重:4.01±0.54g)作为受试动物,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每一个体注射100μl弧菌悬浮液,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弧菌注射感染皱纹盘鲍后,将鲍放在24℃条件下流水培养2周,期间每天统计各处理组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1)18h皱纹盘鲍开始出现死亡,死亡高峰发生在第3天;(2)注射处理后2周,对照组皱纹盘鲍平均累积死亡率仅为2.22%;(3)浓度5×104, 5×105, 5×106, 5×107, 5×108cfu/ml bb3注射处理后,各处理组鲍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5.56, 31.33, 58.00, 85.56和100.00%,bb3注射处理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1.94×106cfu/ml;(4)浓度5×104, 5×105, 5×106, 5×107 bb4注射处理后,则各处理组鲍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38.67, 70.00, 95.56和98.89%,菌株bb4的LD50是1.11×105 cfu/ml。上述结果表明,受试皱纹盘鲍死亡率与注射的菌液浓度成正比,菌株bb4的致死效应强于bb3。 4 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菌株bb3和bb4致死效应分析的影响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弧菌bb3和bb4致死效应的影响,菌株bb3(2.5×107cfu/ml)、bb4 (2×107cfu/ml) 和PBS(对照组)悬浮液肌肉注射皱纹盘鲍后,将受试皱纹盘鲍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2, 16, 18, 20, 24, 28℃)或不同盐度(24, 26, 28, 30‰)海水中培育,每日观察统计各处理组鲍的死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温度升高皱纹盘鲍累积死亡率增加,盐度降低至24‰时三组处理皱纹盘鲍的累积死亡率均为最高,因此高温和低盐均增加鲍病害发生的概率。 5 菌株bb4胁迫对皱纹盘鲍免疫相关物质表达的影响 菌株bb4感染皱纹盘鲍后,鲍相关免疫因子C型溶菌酶(Lys)基因和血蓝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Lys在外套膜中相对表达含量最高,其次是鳃、消化腺,在腹足、血细胞中几乎不表达;菌株bb4感染后,Lys相对表达含量呈先升高后恢复至起始水平的趋势,在6h时Lys相对表达含量达到最高(空白组的6.24倍)且与0h组差异显著。菌株bb4感染皱纹盘鲍后,随时间变化鲍血蓝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至48h时降至最低点,且36和48h时血蓝蛋白含量均与0h血蓝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显著,在48h后,血蓝蛋白含量开始逐渐恢复至起始水平。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709
专题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房沙沙. 南海养殖区分离的两株弧菌对皱纹盘鲍致病性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南海养殖区分离的两株弧菌对皱纹盘鲍致病性(2250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房沙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房沙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房沙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南海养殖区分离的两株弧菌对皱纹盘鲍致病性的研究-房沙沙.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