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高效光合产氢藻株的筛选及其产氢机制研究
何梅琳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刘建国
2013-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绿藻 光合产氢 小球藻 氮限制 缺硫
摘要绿藻产氢可以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转换,具有催化效率高、光能转化效率高、能量消耗低及生产过程清洁等优点,作为一种生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最理想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利用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模式藻株,建立的两步缺硫法诱导绿藻产氢的方法已日趋成熟,但是该方式产氢仍存在实际光能转化率不高、产氢系统对氧气敏感等问题。同时产氢绿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模式藻株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上,而其它绿藻产氢代谢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自然界存在众多单细胞绿藻,某些种类可以光合产氢,不同绿藻产氢能力及产氢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本实验在广泛筛选新型高效产氢绿藻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产氢藻株的产氢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探讨其产氢机制,以期对绿藻光合产氢过程及机制有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也为不同绿藻建立适合的调控方法、提高其产氢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62株微藻在缺硫胁迫下暗诱导产氢能力的测定,筛选出13种淡水产氢绿藻、13种海水产氢绿藻和3株产氢螺旋藻。其中3株淡水绿藻和6株海水绿藻是目前未见报道的新型产氢藻种。根据形态和分子手段对新筛选的产氢藻株进行了鉴定:3株淡水绿藻为Parietochloris incisa(雪衣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和Chlorella sorokiniana(小球藻);6种海水绿藻为四爿藻(Tetraselmis suecica、Tetraselmis striata和Tetraselmis tetrathele)、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Nannochloropsis sp.)和塔胞藻(Pyramimonas sp.)。此外,螺旋藻在缺氮胁迫下产氢量比缺硫胁迫下高;硅藻和金藻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均没有产氢能力。所检测的藻株中,淡水绿藻的中产氢藻株的比例高于海水绿藻(86.7 % vs 33.3 %),且暗诱导耗氧和诱导产氢所需时间比海水绿藻短(<7 h vs 7-40 h),平均产氢量亦高于海水绿藻(8.88 vs 2.30 ml/l)。同时发现,所有新筛选的产氢绿藻中小球藻属的产氢能力最佳,并发现淡水小球藻产氢能力高于海水小球藻。(2)实验发现,暗诱导处理能迅速消耗体系内氧气,诱导氢酶产氢,达到快速检测藻株是否具有产氢能力的目的,但产氢量较低;直接持续光照更适宜诱导高效产氢小球藻大量产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两步法诱导海水微藻产氢的方法。第一步,以醋酸为有机底物,在天然海水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以获取藻生物量;第二步,转入人工海水培养基中,处理诱导藻细胞高效产氢。在密闭条件下,该方法可诱导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 (689S)和Chlorella sp. (707S)高效产氢,其中Chlorella sp. (707S)能产氢效率最高。人工海水营养亏缺(缺硫或缺氮)处理,能进一步提高海水小球藻产氢量。此外,在两步法的产氢阶段,Chlorella sp. (707S)可在天然海水缺氮处理诱导下大量产氢,更具应用于微藻产氢产业化的潜力。(3)发现国际通用的两步缺硫法,并非诱导某些产氢微藻,如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和Chlorella sorokiniana (085F)高效产氢的最佳条件,推测淡水小球藻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细胞内能富集一定量的硫元素,在转移到无硫培养基中诱导产氢时,依然残存部分硫元素,实际上细胞并未处于缺硫状态。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生长于低氮培养基的淡水小球藻,在转移到低氮缺硫密闭条件下时能大量产氢。由此我们建立一种诱导淡水小球藻产氢的方法——低氮缺硫两步法,能解决单纯缺硫条件下无法诱导淡水小球藻产氢的问题。对于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来说,通过上述方法诱导其产氢时,最适的氮浓度为0.35 mM NH4Cl,产氢量达到233.7 ml/l,平均产氢速率达到2.19 ml/l/h,其产氢能力与国际上公认的产氢模式藻株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相当,但其产氢持续时间(~100 h)比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短。同时研究还发现单一氮限制亦能够诱导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大量产氢,硫缺乏对低氮培养的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有一定的协同增益效应,但产氢阶段添加一定量的硫酸盐(< 50 ?M MgSO4)能够促进细胞产氢。为此推测在低氮缺硫两步法诱导该藻产氢的大致机制为:提供限制生长过程中氮源供给,可导致藻细胞光合放氧活性降低,淀粉大量积累,有利于细胞迅速消耗体系内氧气,建立厌氧环境并诱导氢酶高活性表达,促使藻细胞高效产氢。(4)通过在产氢阶段施加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3-(3,4-dichlorophenyl)-1,1- dimethylurea (DCMU)和2,5-dibromo-3-methyl-6-isopropylp-benzoquinone (DBMIB),发现低氮缺硫条件下用于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电子来源有2部分,其中以来源于PSII光裂解的电子为主,约占75% - 90 %,而来源于淀粉等有机底物降解的电子为辅,约占10% - 25 %。通过施加叶绿体呼吸抑制剂propyl gallate(PG)和交替呼吸氧化酶抑制剂salicyl hydroxamic acid(SHAM),研究发现:低氮缺硫条件下叶绿体呼吸和交替呼吸途径增强,有利于细胞迅速耗氧。叶绿体呼吸仅在细胞耗氧阶段作为电子安全阀消耗过量的光合电子,提高总呼吸能力;但叶绿体呼吸在厌氧产氢阶段作用较小。交替呼吸途径通过快速消耗细胞内过量的还原力,维持细胞内适宜的氧化还原状态,保证光合电子传递的顺畅。其与氢酶一起作为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安全阀,消耗低氮缺硫厌氧条件下过量的光合电子/还原力,缓解光合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压力,减少光抑制的发生。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705
专题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梅琳. 高效光合产氢藻株的筛选及其产氢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高效光合产氢藻株的筛选及其产氢机制研究-(5031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梅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梅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梅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高效光合产氢藻株的筛选及其产氢机制研究-何梅琳.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