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
路波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于心科 ; 李铁刚
2010-05-2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晚更新世 沉积物 有孔虫 地球化学
摘要为了获得西太暖池核心区的上部水体结构变化记录,考察影响海洋生产力变化的因素,评价西太暖池生产力对大气CO2含量变化的贡献,选择了西太暖池核心区Ontong Java海台西南部WP7站位柱状样沉积物为材料,进行了对浮游有孔虫G. ruber与N. dutertrei壳体δ18O、δ13C,、Mg/Ca分析和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基于有孔虫G. ruber、N. dutertrei壳体δ18O、δ13C和Mg/Ca,得到了WP7站位一致的上部水体结构变化结果,且与赤道太平洋风尘通量和中赤道太平洋ΔpCO2密切相关。风尘通量增加时,ΔpCO2升高,WP7站位的上部水体混合程度增强,初级生产力升高;风尘通量减少时,ΔpCO2降低,WP7站位的上部水体混合程度减弱,初级生产力降低。推测西太暖池核心区的上部水体结构变化是赤道太平洋海区风场变化的结果,并且控制了WP7站位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对G. ruber、N. dutertrei壳体δ18O、δ13C和Mg/Ca进行频谱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着强烈的半岁差周期,说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古海洋变化受到赤道和低纬太阳辐射控制。 对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WP7沉积物可分为生源组分、碎屑组分和火山物质。火山物质的输入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的组成,也制约了沉积物内许多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应用。推测WP7沉积物内的火山物质主要来源于Ontong Java海台西部和西南部岛弧内的火山活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变化特征表明,249.5 kyr B.P.(距今)以来,WP7站位的底层水总体为氧化环境或亚氧化环境,但有一定波动;沉积后埋藏阶段,除表层一段沉积物为氧化性环境外,总体为亚氧化环境,当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高时环境的还原性更明显。 WP7站位沉积物中过剩Ba主要来自生物成因,且未受沉积后氧化还原作用影响,反映了生物泵中离开真光层的颗粒有机碳变化。将过剩Ba与反映了离开真光层的颗粒无机碳变化的CaCO3作比值,可以得到离开真光层的有机碳与无机碳比例,即沉积雨比例。WP7站位的过剩Ba与CaCO3比值表明,249.5 kyr 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沉积雨比例在冰期时低,通过生物泵过程吸收CO2的能力弱;而在间冰期时沉积雨比例高,吸收CO2的能力强。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92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路波.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2517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路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路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路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路波 .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