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海北部陆缘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其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赵淑娟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吴时国
2012-05-2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关键词南海 东沙运动 构造特征 动力学机制 被动大陆边缘
摘要南海北部陆缘在南海扩张结束后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东沙运动。由于前人对其研究较少,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构造属性和形成机制等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该论文通过对东沙海区及其邻区新近纪地层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详细解释,分析了东沙运动的构造变形特征,圈定了其分布范围,厘定了其发生时间。东沙隆起构造上主要表现为断块升降,其中隆起区沉积物遭受剥蚀,造成中新世及部分上新世地层的缺失,并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了明显的角度不整合面。这次运动还形成了大量北西-北西西向的张性、张扭性断裂,且断裂规模都较小,平面上多为几百米到几千米。研究区内与东沙运动相伴的岩浆活动较少,除了在洋—陆过渡带处有部分岩浆侵入上地壳甚至喷出地表,研究区内未见其它新近纪岩浆活动。东沙运动整体上还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东沙运动主要波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地区,此外,番禺低隆起东部、珠Ⅰ坳陷南部及东北部等区域也受到影响。东沙运动发生在晚中新世晚期,并在晚中新世末/早上新世初(5.5Ma)停止活动,是一次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断块升降运动。东沙运动可能与新近纪以来菲律宾海板块持续向北西西方向运动导致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在9-6Ma期间开始发生的弧陆碰撞有关。同时,由于南海向马尼拉海沟下的俯冲及洋壳的冷却沉降作用,使得南海北部陆缘处于拉张环境,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形成高速层,破坏了该区域的地壳均衡,从而造成上部地壳的隆升。东沙运动的发生说明被动大陆边缘在演化成熟后并不一定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南海北部陆缘应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85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淑娟. 南海北部陆缘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其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启示[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南海北部陆缘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其对被动(5856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淑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淑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淑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南海北部陆缘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其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启示-赵淑娟.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