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沉积相研究
曾洁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栾锡武
2013-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关键词南黄海 中生代 单井相 地震相 沉积相
摘要南黄海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扬子地块在海域的延伸,并且是下扬子的主体。它是叠合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的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北部坳陷是南黄海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整体结构为北断南超,总面积约5.1万km2。根据内部断裂构造,北部坳陷又可分为东北凹陷、东部凸起、北部凹陷、西部凹陷、东部凸起、东部凹陷、中部凸起和南部凹陷等次级单元,构造走向均为NEE。 南黄海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北凹的泰州组岩芯裂隙中见到了裂隙油,韩国有2口井见到了气显示,但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建立地震层序格架,进行地震相分析。以已钻的8口井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单井的沉积相特征和沉积环境,并建立单井沉积模式。结合单井相和地震相,得到北部坳陷中生代的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北部坳陷的沉积模式,并对研究区中生代进行油气远景分析。 根据H7、ZC7-2-1及ZC1-2-1三口井的单井相分析,结合岩芯的颜色、岩性、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及测井曲线的组合特征,共划分出了四种沉积相类型,八种亚相类型。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主要发育了湖相、曲流河相、辫状河相和扇三角洲相四种沉积相类型,又可细分为滨湖相、浅湖相、河床相、河漫相、河道、心滩、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八种亚相类型。 地震相可以综合反映地震反射剖面上沉积体的各种特征。本文选用内部反射结构、振幅、频率和连续性四个地震反射参数,采用“构形+结构+振幅+频率+连续性”的复合命名原则。通过对南黄海地震剖面分析,结合岩芯资料和测井相分析结果,总结北部坳陷中生界共有八种地震相单元,五种沉积相类型。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湖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冲积扇。并作出下白垩统葛村组、中白垩统赤山蒲口组、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地震相及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和研究区白垩系沉积模式图。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发育了河流相-湖相的沉积演化特征。早白垩世,南黄海盆地进入陆相伸展断陷盆地阶段,地震剖面解释显示当时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南凹的东部和东北凹的西部,北凹只有西部出现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一时期发育有辫状河流相、曲流河相、滨浅湖相和冲积扇沉积,小部分地区发育半深湖相,大部分地区为河流相沉积。到中白垩世,由于张性断裂的发展,湖盆快速下陷,沉积范围有所扩大,全区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此外还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和冲积扇,滨浅湖-半深湖相主要分布于东北凹和北凹东部,冲积扇发育于北凹南部的边缘部位。晚白垩世沉积范围又明显缩小,只在北凹和南凹有零星分布,这一时期发育有河流相和湖相沉积,局部有扇三角洲相沉积。下白垩统下段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上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综合来看,白垩系发育了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相带组合。 南黄海北部坳陷中生代发育了三叠系青龙组和白垩系泰州组-赤山组两套生油层;储集层主要为青龙组白云岩孔隙储层和白垩系发育的滨浅湖砂岩区及周边的河流相砂体区;盖层主要为泰州组和新生代的泥岩。综上所述,南黄海北部坳陷中生代白垩系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68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洁.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沉积相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沉积相研究-曾洁(5701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洁]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洁]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洁]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沉积相研究-曾洁.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