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
李艳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李安春
2011-05-1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关键词北黄海 粒度 矿物 物源 沉积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908底质调查为主的三次北黄海海洋地质调查获得的大量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和矿物分析,并结合AMS14C测年数据,探讨了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并由此分析了北黄海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以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为主,粉砂分布范围较小,泥分布范围最小。研究区自西南向东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粗,由粉砂和泥质沉积逐渐转变为东北部的砂质沉积。通过粒度分析可将北黄海划分为5个分区,分别受到物源、水动力环境等因素的控制。 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现代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蒙皂石、绿泥石和高岭石。K型聚类分析成功识别出北黄海细颗粒沉积区粘土组合和北黄海粗颗粒沉积区粘土组合。其中细颗粒沉积区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细颗粒物质;粗颗粒沉积区的粘土矿物则主要受到鸭绿江的影响,后者为该区提供丰富的伊利石和绿泥石。粘土矿物的空间分布与黄海环流体系有密切关系:黄海暖流和山东半岛沿岸流对细颗粒区粘土矿物的输运其主要作用,而辽东沿岸流则为大连湾附近海域提供了较多的来自于鸭绿江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北黄海中部海域蒙皂石的显著富集可能与北上的黄海暖流有关。 对63-125 μm粒级(个别扩大到63-250 μm粒级)碎屑矿物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北黄海现代碎屑矿物中轻矿物含量较高,达到97%,重矿物含量较少,平均仅有3%。普遍出现的轻矿物有6种,以长石、石英为主,重矿物共29种,普通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和白云母含量较高;研究区东北部砂质区间内矿物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是强潮流场作用下的动力分选,物质来源有鸭绿江河流输入和全新世前夕海侵造成侵蚀改造的残留沉积;大连湾-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由于水深较浅形成的较强动力分选是区间内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物质来源主要是近岸及附近岛屿剥蚀;西南部细颗粒沉积区以片状矿物富集为主要特征,主要在山东半岛沿岸流及其回流以及黄海暖流的作用下接受较多的黄河沉积物;研究区中部的沉积特征显示,那里是冬季黄海暖流进入北黄海并经由渤海海峡进入渤海的通道,其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东西和南北两部分海域物质和水体交换,呈现通道沉积的特征。 北黄海现代细颗粒沉积区两个岩芯的粒度组成、矿物分布特征以及AMS14C年代信息,揭示了该区域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两个岩芯沉积序列相关性较好,根据其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可被分为4个沉积单元,分别对应冰后期海侵不同阶段。沉积单元4(11.5 ka之前)以砂组分的富集为最显著特征,且被推断为新仙女木时期(Younger Dryas)的近岸浅水区沉积。沉积单元3(11.5-9.6 ka)呈现一个向上逐渐变细的沉积序列,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比如黄河)以及沿岸侵蚀,与全新世早期海侵作用密切相关。自沉积单元2(9.6-6.4 ka),岩芯开始呈现稳定的细颗粒沉积,此时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源于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供给。沉积单元1(6.4 ka以后)于全新世中期海平面达到最大之后形成,主要自黄海环流的带动下,接受较多的黄河物质。 总之,北黄海现代沉积物主要是陆源沉积,由周边河流携带而来,其中黄河、鸭绿江等较大河流起主要作用,另外还有近岸侵蚀、海底侵蚀等也为北黄海贡献了较多的粗颗粒沉积物。东部的强潮流、中部的黄海暖流和南部的沿岸流共同主宰着那里的沉积分布格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659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艳. 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8071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李艳.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