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长波动力机制研究
王晶; 袁东亮
2013-02-15
发表期刊海洋科学
期号2页码:112-117
摘要使用美国海洋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的表面风场和热通量强迫的大洋环流模式(LICOM)研究了1998-1999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期间赤道印度洋环流长波动力机制的年际变化。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度计资料的海面高度异常。使用垂直模分解方法对模式输出进行赤道波分解,结果表明:西边界反射在负位相IOD事件发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西边界反射在正、负位相IOD期间均起到了重要的负反馈作用,但两者的来源机制却是不同的。在1998-1999年负位相IOD事件期间,西边界处产生的两个上翻的开尔文波均来自赤道罗斯贝波在西边界处的反射。第一个上翻的开尔文波主要在西印度洋和中印度洋...
关键词开尔文波 罗斯贝波 西边界反射 海面高度异常 负位相 印度洋偶极子(Iod)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922
专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晶,袁东亮. 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长波动力机制研究[J]. 海洋科学,2013(2):112-117.
APA 王晶,&袁东亮.(2013).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长波动力机制研究.海洋科学(2),112-117.
MLA 王晶,et al."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长波动力机制研究".海洋科学 .2(2013):112-1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1443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晶]的文章
[袁东亮]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晶]的文章
[袁东亮]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晶]的文章
[袁东亮]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998-1999年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长波动力机制研究.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