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5 Ma以来南黄海西部沉积演化史及其环境响应
张晋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万世明
2019-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关键词粘土矿物,sr-nd同位素,常微量元素,物源,化学风化,黄河和长江,黄海,第四纪
摘要

重建上新世-更新世南黄海沉积历史和源区化学风化历史,对理解黄河和长江对于东亚边缘海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揭示河流演化、区域古环境变化、构造变形和全球变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于南黄海西部所钻取的CSDP-01孔长柱状沉积岩心进行了沉积物粒度、粘土矿物(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堆积速率、Sr-Nd同位素(<63 mm)和粘土粒级常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晚上新世以来南黄海西部沉积物输入演化历史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晚上新世以来长江和黄河演化历史,阐明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闽浙隆起带及黄、渤海的演化,重建了晚上新世以来长江和黄河流域化学风化趋势历史,并探讨了地貌、构造和气候变化等对河流演化和沉积响应、区域古环境变化及源区化学风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范围海侵发生于0.8 Ma以后,很可能与中国东部沿海和闽浙隆起带构造沉降有关。3.5-0.8 Ma期间渤海和黄海的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湖泊沉积环境为主。物源分析表明,南黄海沉积物物源在0.8 Ma左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长江沉积物转变为黄河沉积物,这与黄河最终整合贯通的时间相一致。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东部沿海的沉降,长江的主河道也由南黄海迁移到现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转换时间和大规模区域性海侵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构造变形是影响黄河和长江演化以及渤海和黄海沉积环境变化的一级控制因素,而非气候变化。

通过与现代东南亚河流的CIA值对比表明,长江流域3.5-0.8 Ma化学风化强度远远强于现代长江流域,中更新世之前的古长江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甚至达到现今赤道热带地区(如泰国和婆罗洲)的强度,古长江流域3.5-0.8 Ma化学风化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很可能受构造和气候作用的相对强度变化的影响。0.8 Ma以来黄河流域的化学风化强度处于中等-强烈程度,化学风化强度变率较小,其化学风化强度与末次盛冰期以来的黄土相近,表明0.8 Ma以来黄河流域化学风化强度控制因素可能较为单一,主要受控于全球气候变冷。总的来说,晚上新世以来,化学风化代用指标指示了东亚地区化学风化强度逐渐减弱,这响应于晚上新世以来全球气候变冷。3.5-2.6 Ma化学风化趋势增强,响应于东亚季风增强和晚上新世温暖期;而2.6-0 Ma化学风化趋势减弱,响应于北极冰盖形成,明显受控于全球气候变冷影响。

学科门类理学::海洋科学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2418
专题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晋. 3.5 Ma以来南黄海西部沉积演化史及其环境响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