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多源高度计提取南海低模态内潮能量及潮汐信息
马静怡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徐永生
2018-05-0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
关键词南海 内潮 能量 高度计 潮汐
摘要

吕宋海峡由于剧烈变化的地形成为内潮产生的源地,使得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内潮资源丰富,同时内潮是海洋混合的重要原因,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1世纪以来发射的多颗高度计卫星:J2、J1T、GFO以及EN,对南海及西太平洋部分地区内潮的能通量进行了提取,并对该区域主要分潮的潮汐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使用了调和分析和高通滤波等方法来提取第一模态内潮,主要提取K1,K2,M2,N2,O1,P1,Q1和S2八个分潮。同时结合WOA数据对能通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潮汐以全日分潮为主,所选区域的全日分潮中K1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O1、P1和Q1分潮,所有的全日分潮振幅在整个南海区域相差不大,且变化平稳,北部湾海域以及中南半岛以南海域等振幅线十分密集;半日分潮中M2分潮最强,其次是S2、N2和K2分潮。而内潮的能通量则是M2分潮所占最大,在吕宋海峡区域M2能通量为6.45GW。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是内潮产生的主要地点,海域的大部分地区内潮能量很小,内潮能量的大值区主要有琉球群岛附近、吕宋海峡周围、菲律宾萨马岛以东海域、南沙群岛、西沙中沙群岛以及苏禄群岛两侧。在吕宋海峡中部,全日分潮能通量要小于南部地区,而半日分潮则在吕宋海峡中部北部区域有较大值。

学科领域物理海洋学
学科门类理学::海洋科学
页数63
语种中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进展. 3

1.3 研究方法. 5

1.4 章节介绍. 8

第二章 高度计数据及处理. 9

2.1 高度计. 9

2.2 高度计数据说明. 10

2.3 瑞利准则筛选高度计数据. 12

2.4 研究区域选择. 15

2.5 小结. 16

第三章 南海调和分析. 17

3.1 调和分析原理. 17

3.2 高度计数据进行调和分析. 18

3.3 南海及西太表面潮信息分析. 18

3.4 小结. 23

第四章 全球调和常数变化分析. 24

4.1 简介. 24

4.2 全球数据说明与处理. 25

4.3 调和常数变化原因分析. 27

4.4 讨论. 30

第五章 南海内潮正压潮分离. 37

5.1 分离方法简介. 37

5.2 滤波. 38

5.3 小结. 39

第六章 南海内潮能量计算. 40

6.1 方法简介与数据处理. 40

6.2 临界纬度. 42

6.3 内潮能通量结果分析. 43

6.4 小结. 4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48

7.1 总结. 48

7.2 展望. 49

参考文献. 50

. 54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5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4475
专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静怡. 多源高度计提取南海低模态内潮能量及潮汐信息[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马静怡-利用多源高度计资料提取南海低模态(3554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静怡]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静怡]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静怡]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马静怡-利用多源高度计资料提取南海低模态内潮能通量及潮汐信息分析.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